在如今的汉语交流中,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说方言的越来越少。方言正快速走向萎缩、衰落甚至消亡,珍贵的方言文化资源快速流失。怎样留住“正在远去的方言”,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的关注与思考。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他将提交关于深入推进汉语方言传承工作的建议。
方言活力渐衰退,部分面临失传
“汉语方言的使用正发生着很多变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龙翔调研发现,方言的使用领域正悄然发生变化。以南京为例,南京话与普通话在家庭生活、学校教育、日常工作、公共服务的使用比为:62.8%:34.4%,49.4%:50.6%,39.8%:59.8%,47.5%:49.7%。南京话的使用领域正在萎缩。
方言的使用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根据河北、江苏、广西三省(区)“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数据,目前城乡普通话的使用率迅速提升,能用普通话交流的人已近80%。“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部分地域的小方言面临失传危险。”龙翔告诉记者,一些农村地区的小方言已呈现濒危状态。例如闽浙边界一带的畲话,两广、湘、琼水上人家所说的疍家话等小片方言,使用人口少,受通语影响深,已面临失传的危险。而呈现出萎缩状态的方言则更多,如苏州、徐州、上海、广州等地方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萎缩趋势。
理论界有学者将语言活力状况划分为四类:即将消亡、处于濒危中、有衰落倾向和具有活力。当下汉语方言除极少数属“即将消亡”和“处于濒危中”,绝大多数都属“有衰落倾向”,开展汉语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已迫在眉睫。
多因素影响方言使用与传承
方言的使用为何会发生这一系列变化?龙翔认为,当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带来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改变了方言的使用环境,直接而快速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消减了方言的区域特色,拉平了方言的内部差异,进而直接影响到方言的有效传承。在南京,外来流动人口比例与公共场合普通话使用率的相关系数高达0.976,暂住人口每增长1%,普通话使用率约增长2.3%。在南京,人口的内部流动使得原下关区特有的有别于主城区的读音近乎消失。
“我身边很多家庭都不讲方言了,家庭环境也在影响着方言传承。”龙翔以南京青少年语言使用调查举例:大部分青少年自幼就习得普通话,在家中与父母交流采用普通话(46.9%)和南京话(47.3%)的比例已各占一半,仅在与祖父母交流时南京话(55.5%)才高于普通话(40.3%)。
多措并举,保护与传承并重
如何保护传承方言,龙翔提出4个建议。
首先,确立汉语方言保护与传承并重理念。其次,建议国家语言管理部门编制一份全面而完整的全国汉语方言传承工作规划。第三,要建立汉语方言活力状况的评估体系,科学而准确地评估当下汉语方言的活力状况,更好地开展汉语方言传承工作。最后,在具体的传承方面,一要做好家庭语言规划,强化儿童对母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同步习得;二要做好领域语言规划,除国家规定必须主要使用普通话的领域外,其他领域均可使用汉语方言;三是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举办系列关于方言的宣传推广、志愿公益活动,加强对地域方言历史文化价值的宣传;四是地方新闻宣传部门可以在地方传媒和网络媒体开设地方话频道、方言作品连播或方言类专栏。此外,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中小学开展汉语方言文化传承课程建设,组织专家编制方言文化学习手册等,供社会民众等学习使用。通讯员 宁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