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解约风波”备受瞩目
天海的“解约协议”之所以引发争论,还有事关自由身的问题。只有球员在解约书上签字,才能得到俱乐部开出的相关证明。这份协议因而被很多人看作是“霸王条款”。
其实相比起绝大多数解散俱乐部,天海在处理欠薪的问题上展现出了较大的努力,却仍留有疑问:一是天海究竟能收回多少款项;二是当初球队卖血求生时,裴帅与郑达伦的转会价格是否真的正好压着政策上限。毕两人是天海阵中的绝对主力,俱乐部当时花费巨资将其引入,也因此在一部分人看来,这其中存在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因此,在看待解约协议的问题上,不同球员有着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寻找下家较为容易的球员并不在意俱乐部究竟能补回多少欠薪,主要是想尽快抹去这段伤感的回忆,重新翻开职业生涯新的篇章。而一些年薪较高的老将则希望争回属于自己的利益,毕竟这很有可能成为他们职业生涯末期的一笔可观收入。
不过虽然在协议中,俱乐部希望用拒开自由身证明的方式向球员施压,但中国足协的相关规定不会因此“剥夺”球员再就业的权利。因此关于讨薪一事将再度回归“原点”,关键不在于球员能否得到自由身证明,而是有多少人、有多少气力去持续捍卫利益,与原东家死磕到底。毕竟天海不同于一些低级别球队,队中大部分队员是有机会找到“下家”的,很难将全部精力放在讨薪这件事上。
据了解,天海俱乐部高层将在今天组织球员开会,就解决协议与俱乐部破产清算后的资金现状进行说明。就在5月12日的“解散”会上,就曾有球员质疑俱乐部存在的一部分“异常”情况。这一次若相关高层无法给出明确解释,不排除再度遭遇球员们的质疑。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眼下俱乐部账面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所剩资金就摆在哪里。这也意味着围绕这一争论,几乎不会出现太大的反转。
天海“讨债”并不顺利
外界对于天海的关注仍在持续,主要在于自由身球员们的未来去向,以及俱乐部相关的善后工作。上周,天海拟定的一份解约协议随即引发巨大争议,按照协议内容,俱乐部将补发3、4月份欠薪的一半,并希望球员自动放弃4月以后的工资。这意味天海无法按照俱乐部原有的薪资体系,解决相关债务问题。
就在天海正式宣布解散之后,俱乐部为了尽快解决善后事宜致函中国足协,希望在后者的帮助下尽快拿回债权。其中包括中超公司尚未发放的分红;裴帅、郑达伦加盟深足的两笔转会费。同时,天海希望中国足协退回俱乐部引进莫得斯特上缴的调节税。各项款项之和达到2亿元以上,这笔款项若是顺利收回,天海不仅能够全额补齐球员与工作人员的欠薪,还有结余去应对国际足联的几起官司。
不过最终,天海并未如愿要回所有款项。虽然俱乐部目前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情况,但在退回调节税的问题上,中国足协很难轻易“吐口”,毕竟牵扯着诸多俱乐部的利益。此前,天海曾利用中超分红补齐一线队1月和2月的欠薪。如今收回4000万元的转会费,在补齐相关补偿款(按工作年限一年补偿一个月)以及税费后,已无力填补余下的巨大漏洞。
当然,从职业联赛减薪的角度出发,天海其实是可以与队员协商减薪的,既然俱乐部曾通过足协追要债权以及相关调节税,至少在该部分资金方面,天海账目是较为透明的。目前俱乐部账户的剩余资金,只够一线队一个月的工资。也因此,俱乐部意在与球员协商,只发放3月份、4月份的半数工资。所谓放弃4月后工资,实际上也只是10天的薪水,而那时天海与万通控股正在谈判最后阶段,球队也基本处于待命状态。
目前,天海尚未圆满解决欠薪问题,意味着俱乐部无力应对国际足联的债务纠纷。既然天海已是进入破产清算,在资产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也只能依法办事,毕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破产后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将按照比例分配。就当下天海账户所剩资金来看,也只能以此方式解决余下的欠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