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都市网 资讯中心生活频道汽车频道房产频道旅游频道
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评论 正文

快快评丨“星巴克式迷信”被击得粉碎

2021-12-14 10:42 来源:现代快报网

  星巴克事件将坊间普遍存在的“星巴克式迷信”击得粉碎。

  12月13日有报道称,记者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不少食品安全问题,比如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以及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这些问题有没有让一直自诩品牌标准为“行业天花板”的星巴克无地自容,外界并不知晓,但显然,星巴克已经感觉到大事不妙。

  当日中午,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表示,已经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深感震惊。“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星巴克自身规定,旗下门店每天进行食品安全自查,每年至少要接受一次第三方突击检查,20%门店将接受第二次飞行检查,但还是没有杜绝问题。一个城市有两家星巴克门店出问题,比例并不算小。不知道此次所谓的调查是怎样的调查,难道又是“天花板”级别的调查吗?

  显然,星巴克恐怕对自己的门店管理具有一种迷之自信。这是首先应该打破的“迷信”。

  的确,作为唯直营拒“加盟”的管理模式,看上去是有一种管理优势存在的。但门店在受到营业额和利润率等方面严格考核的情况下,完全按规矩来,主动报废过期食材,必然影响门店的绩效,因此门店若想动歪脑筋以自利,并不缺乏动机。

  需要提醒的是,2015年,星巴克曾被媒体报道过“活虫”月饼事件。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上,对于星巴克咖啡有异味,导致饮后不适的投诉更不在少数。

  作为全球领先的快消咖啡品牌,承认自己的管理机制是有严重漏洞的,而不仅仅是“个别门店”存在问题、偶然被爆,自然是挺难的,但这个关,必须过。星巴克必须认识到,自己笃信的管理模式,如果不做大动作改良,就难以避免类似问题的爆出。

  此次事件,对消费心理的戕害也非常明显。很多粉丝简直不敢相信,这样一家大品牌也能出问题。这种朴素的“迷信”视角说明,对自带“金光”品牌的盲目信任有可能伤害到自身。质量管控水平,和品牌大小没有绝对关系。小作坊可以造出美味安全食品,大企业也可能屡屡“翻车”。消费者唯有理性看待、科学认知、积极维权才是正题。

  更为重要的是,此事经由媒体暗访才水落石出。这再次提醒有关监管部门,千万不可放松对大品牌、“洋品牌”的监管。近年来,随着相关领域监管趋严,一些著名企业的产品相继被送上食品安全“黑榜”。事实说明,大企业的自觉也是靠不住的,在管理不善、监督不力的前提下,所谓的“天花板级别”管理也可能是纸老虎。唯有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依靠消费者的支持与配合,积极主动紧盯各类线索,追踪问题根源,将一个个假模假样的问题“门店”给揪出来,才能遏制乱象,还消费者一个公道。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展开行动,令人期待。愿此类行动不只是运动战、一阵风。

  长期以来,星巴克备受推崇。但值得提醒的是,在食品安全领域,永远没有“神”。一旦被人为送上“神坛”,也许不是什么好事。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