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8月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诸多重磅消息,例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不得按成绩分班、排座位、“贴标签”;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详见今日快报A4版)。这些要求具有新政之刚性。
如果说,禁设重点班、禁超进度命题等提法是对固有要求加以强调的话,那么,小学阶段取消期中考试、一二年级取消纸笔考试,堪称改革性举措,冲击力极强。而这正体现出着眼教育主阵地减负的决心。
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是“双减”的重中之重。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笔者聊起过,抓了校外减负,校内减负更不能放松,要防止校内负担不减反增。
如今,教育部就教育主阵地减负拿出统领性的、规范性的要求,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松了一口气,也让学生松了一口气。
校内负担过重,尤其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由来已久,根子还在考评机制上。长期存在的重点班、标签化和题海战术等现象,折射的是一些学校错误的教育观、评价观:以题海战术、考考考战术代替个性化辅导,靠尖子生“冲锋”打出升学率特别是“入名校率”、学校知名度。由于剧场效应的存在,学校之间互相攀比、赶超,令学生和教师的校内负担不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要彻解问题,必须对错误的教育观和评价观进行规范、纠错。而显然,此次教育部所发布的重磅消息,条条指向旧有评价机制的窠臼,必欲全力击碎之。其重点在于以深化教育理念、改革评价机制为要旨,重塑教育主阵地秩序,防止出现偏差——无疑,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落实中打折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陋习一桩。为此,将“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是约束学校走出误区、回归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轨道的必有之举。
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改变“作业依赖”是前提。教育部强调,要强化学校作业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校长负责制。并将有关要求列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和“双减”重点工作监测台账,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公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评判各地各校作业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是对考评机制予以规范的重头戏之一。
总之,此次教育部推出的新政,针对性、突破性很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