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群体在学习、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增大,心理健康素养亟待提升。8月17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育渗透,打破心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实践团队联合南京市龙蟠里社区,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活动伊始,主讲人首先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了“布谷鸟小律动”,充分调动感官和肢体,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通过询问参与热身游戏的心理感受,主讲人引出了今天的主题“心理健康”。
接着,主讲人为小朋友们介绍了今天的预设情景——三条求助信息。第一条来自“小华”,由于与父母的争执以及自己过大的心理压力,他在期末考试中并未如愿取得理想成绩。主讲人首先请小朋友们设身处地思考自己将会如何处理类似情况,接着又以视频讲解了“瓦伦达效应”,通过对这一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启发孩子们保持良好心态,莫要患得患失。
第二条求助信息来自内向的“小英”,不善与人交往的她担心自己分班后难以融入新集体、交到新朋友。主讲人请小朋友们集思广益,结合自身经历,对“小英”提出建议。孩子们有的分享了自己与朋友结识的故事,有的鼓励“小英”勇敢迈出第一步,不要害怕“被拒绝”,还有的宽慰“小英”,表达了自己的真诚共情。随后,主讲人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游戏“眼疾手快摸摸乐”的规则并带领全体同学体验游戏。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需要根据所听到的数字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几轮体验过后,小朋友们都熟悉了相关规则。此时,主讲人又对指令代表的内容做出调整并邀请孩子们再次尝试。
调整规则后,最初几组指令让不少同学都感到手忙脚乱、无所适从。随着时间推移、次数增加,孩子们这才又找回了节奏。对此,主讲人总结道,对于新的游戏规则,短时间内往往无法反应及时,这是因为大家适应新的规则需要一些时间。此外,当遇到需要独自解决的困难时,不妨给自己心理暗示。比如当担心自己不能融入到新集体时,通过暗示来增强自己结识新朋友的自信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最后一则求助来自面对电子产品难以自控的“小明”。听完主讲人的介绍,小朋友们纷纷表示了共鸣,也提出了不少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与此同时,他们也达成共识,即“自发自律比外来约束更有效力”。
在解决完求助信息后,主讲人又请几组小朋友体验“抵制诱惑”游戏。同学们两人一组,以一分钟为时长,一人负责制造诱惑如做鬼脸、唱歌等,另一人在此期间无论如何都不允许说话或活动。游戏过程中,台上同学各显神通,台下气氛热烈。游戏结束后,主讲人邀请小朋友们分享自己从游戏中获得的感悟,并做了“学会自控”的总结,将小游戏中获得的经验推广到抵制现实生活中的诱惑,让小朋友们对相关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授课接近尾声,主讲人请小朋友们分享了心理课上的所思所感。“要有自控力”“要相信自己、勇敢尝试”……孩子们踊跃举手,收获颇丰。课堂最后,主讲人带领孩子们填写“力量胶囊”,记录下给予自己力量的时刻,并用力量胶囊小卡片制作 “抱抱书”,保存下了这些珍贵的时刻。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乐学善思,实践团队精心备课、用心打磨,取得了良好反响。相信心理健康教育的种子已经深种,将为下一代青少年成长注入力量,培养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沈子旭 万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