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换自己的筷子,一会儿换公共的,太麻烦!”
“主要是不习惯,起初还想着用公筷,吃着吃着就忘了,有时干脆把两双筷子弄混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舌尖上的安全”,就餐采用分餐制一时间成为新风尚。考虑到分餐制的实施效果及普及度,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在全国首创《位上菜制作规范》(团体标准),于5月13日正式发布实施。
不设门槛不分档次 “位上菜”绿色又亲民
何为“位上菜”?即根据就餐人数,设计制作的一人一份菜点。
烤鸭文思豆腐,12元/客;虾仔春笋狮子头,26元/客;虾仔(籽)阳春面,7元/客……再加上一些蔬菜和点心,人均消费100多元。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只有高档菜高级餐厅才会按位上菜,江苏实施的“位上菜”标准不设门槛不分档次,大众菜品、餐馆食堂都可以按位上菜,既实惠也卫生,更不会造成大规模浪费。
《位上菜制作规范》对菜品温度和菜品计量的细化。菜品温度:应确保“位上菜”温度适宜。上菜时,凉菜温度8—20℃为宜,热菜70—80℃为宜,汤品90℃为宜,主食55℃为宜,点心55℃为宜(特殊要求除外)。菜品计量:“位上菜”计量总量以成人为标准,750克为宜。冷菜位上计量100—120克为宜,热菜位上计量150—200克为宜,汤品位上计量100—120克为宜,主食位上计量80—100克为宜,点心位上计量60—80克为宜。
“往常服务员在传菜的时候,都是通过手感来判断温度。但是到秋冬季节,菜凉得快,经常接到消费者投诉。”钟山宾馆是《位上菜制作规范》起草单位之一,钟山宾馆会议中心运转总经理孙萍告诉记者,这次经过大量实验,测算出各类菜品最佳食用温度的区间。
身为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于学荣认为,“位上菜”是全社会在推进文明用餐过程中,餐饮企业最可行的出路之一。“推行分餐和公筷都不是容易的事。”于学荣介绍,2003年非典时期,分餐制曾被餐饮企业广泛采用,但疫情过后未能普及。传统分餐主要针对一些昂贵菜品;与此同时,也有餐企在菜品上桌时,由服务员分餐放到每个人盘子里,但这样势必增加人力成本,所以大面积推广难。“我所说的‘位上菜’,可没有那么‘高贵’”,他说,“如一大盆东坡肉,厨师在烹饪结束后可分成若干份,盛放在小盅中,配上绿色时蔬点缀,由服务员直接端给顾客,这样既美观,顾客更能自如地享受美味,也不会给餐饮企业增加什么成本。”
疫情下的困与突 助推行业自我革新
当疫情挡住人们出行的脚步,餐饮业成为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整个行业面临困境,客流“断崖式”下滑、房租和人力支出承压、材料采购受阻、开张又遇“用工荒”……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位上菜”看上去简单,其实背后是一次“餐饮革命”,促进文明用餐,引领行业再出发。
金陵饭店、钟山宾馆、东郊国宾馆、南京青年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常年负责团体接待,在一些国际性、重大接待活动上,就是实行分餐制。“冷菜、热菜、主食、汤上多少的量,是有严格规范的。《位上菜制作规范》所给出的计量范围是在多年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标准而制订的。”南京青年国际会议中心酒店行政总厨滕海涛介绍,一般围餐需要上十几道菜,浪费率达2/3,而“位上菜”虽然盘子总量多了,但每个人上6道菜左右,既感觉很丰盛,也不会造成大规模浪费。
寻魏餐饮董事长魏学林坦言,“其实我们迫切希望改革,很多人都说‘分餐制’会增加餐企的用工成本。不妨说是老的那一套餐饮服务流程并不能适应新需求。”从2019年年底起,寻魏餐饮就尝试“位上菜”服务,他发现,落实分餐制需要与中餐标准化相互衔接,通过菜点的标准化,把菜品烹饪的部分工作交给食品生产企业。“餐饮人的匠心不仅仅体现在厨师的烹饪,更在于每一个环节,如食材的选购、切配,口味的稳定、份量的统一。通过中餐标准化,可确保在同一品牌的餐饮企业中,任何一家分店的同一款菜都是同样口感、同样味道、同样的份量。这样厨师可以集中于烹饪工艺的改进。”
餐饮行业是个复杂的行业,横跨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业、第三产业的餐饮服务业,环节多链条长。于学荣说,从某种程度来说,“位上菜”可以推进餐饮标准化的发展,因为这种新式“位上菜”需要批量生产、小份供应,而批量生产的前提是中餐生产的标准化,即原料标准化、加工标准化、调味标准化和菜品成型标准化,这也意味着将进一步推进餐饮标准化与产业化相结合。不仅能更好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利于提升餐饮行业品质、服务,促进餐饮行业消费升级,带动供给侧改革。记者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