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都市网 资讯中心生活频道汽车频道房产频道旅游频道
首页 > 资讯中心 > 南京资讯 正文

南京市超27万亩耕地实施轮作休耕 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耕种强度做“减法” 质量效益做“乘法”

2020-04-07 21:25 来源:江苏都市网

  枯黄的稻桩丛中,分布着连片生机勃勃的翠绿色草叶,还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紫红小花。

  这个小麦即将成熟的季节里,在高淳区东坝镇,种田大户魏清的1000亩土地“荒了”。没见到一棵小麦,他却一点也不慌,“以前稻麦连着种,土地也精疲力尽了,种点绿肥让它休息休息。”

  去年,南京完成耕地轮作休耕三年试点任务,开始整体推进,近日,整体推进的项目土地将迎来绿肥还田工作。记者获悉,全市目前包括江北新区在内的7个涉农区,实施开展耕地轮作休耕的土地面积超27万亩。

  在耕种强度上做减法,在质量效益上做乘法,南京在土地“带薪休假”里,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养肥土地攒足劲,优质大米俏脱销

  南京是稻麦两熟地区,推行小麦季节性轮作休耕,就是以轮作养地作物或生态休耕替代小麦种植。

  魏清是高淳区禾田坊谷物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2015年他就开始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尝试种绿肥让自己的土地进行休整。“一年两季种植,土地喘不过气来,土壤肥力也透支了。土地越来越贫瘠,水稻品质也逐年下降。”魏清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对水稻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消费者,非常注重大米的营养和口感。”

  尝试用紫云英代替小麦种植以后,魏清很快尝到了甜头。把土地“养肥”,土地也加倍返还给了魏清——他种出来的水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结构有了很大改善,“大米的品质越来越好。”魏清的农场出产的大米接连多次在省市“好大米”评选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以前是4元一斤,现在已经6—8元一斤,亩产也大大提高,“价格快翻了一番,销量还越走越高,最近我的大米已经脱销了。”今年魏清的水稻种植面积从600多亩扩展到了3000多亩。

  溧水生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乔佐稳也心动了,去年全市整体推进耕地轮作休耕,他主动加入进来。根据南京印发的相关文件,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补贴耕地轮作休耕项目,各个相关区还将耕地轮作休耕补贴资金列入了本级财政预算。去年下半年,收割了水稻后,乔佐稳1400亩的土地都种上了紫云英,让土地“带薪休假”,他直言即便没有补贴也愿意这么做,“田养好了,稻子就好了!”

  肥了土地养了鹅,绿肥长出新效益

  用绿肥代替小麦,不同的轮作换茬作物还衍生出了新的收益模式。

  在南京汤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绿肥地里,每天都十分热闹,2000只鹅在这里优哉游哉地吃着黑麦草——这种草既是它们的饲料,也是养地的绿肥。鹅吃饱了,留下的粪便成了有机肥。“既养了鹅,也肥了土壤。”合作社负责人时西福笑道。

  七八年前,时西福开始尝试稻田养鸭,8000只鸭子每天“早出晚归”,在800亩水田里轮流吃草,既松土也养土。现在养鹅和养鸭大约能给时西福增加一年十几万元的收入,同时水稻的品质越来越好,客户越来越多。时西福信心满满地预计,今年自家的大米销量会继续增长,从去年的48万斤增长到60万斤左右。

  除了种植紫云英、苕子等传统绿肥,南京推广的绿肥作物还包括蚕豆、豌豆、苜蓿等经济作物,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也可以种植肥田油菜压青还田,不仅有经济效益,还有观赏价值。

  “大面积的紫云英等本身就可以成为旅游景点,带动乡村游,比如在六合马鞍、溧水和凤、高淳桠溪等地,大片的紫云英都吸引了游客来‘打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表示。

  粮食产业品牌化,绿色发展添动力

  南京的水稻种植面积在全省不占优势,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南京大米却闯出了自己的品牌。

  今年年初,在第四届“江苏好大米”评鉴中,南京优质稻米品牌表现出色,斩获11个奖项,江宁区淳化街道还被收录进了2019年江苏“味稻小镇”推介名录(培育)中,是继湖熟街道后我市第二个被收录的优质稻米特色小镇。相对于东北大米,南京大米软糯的口感也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

  “近年来,南京稻米产业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集成示范了优质稻米绿色全产业链模式,培育了诸多‘榜上有名’的优质稻米品牌。这和推进耕地轮作休耕有着密切联系,农户从以前的‘只卖稻谷’,变成现在主动有了‘要卖品牌’的意识。”该负责人说道。

  根据相关文件,南京耕地轮作休耕侧重于小麦种植效益差、土壤生态退化、常年耕地负荷重、土壤贫瘠化明显的区域,原则上每三年按时序、按计划、按步骤对小麦种植区域轮作休耕一遍,逐步建立适合本区域生产特点的可持续、可复制的耕地轮作休耕模式和政策体系。

  该负责人表示,耕地轮作休耕不是为了休,而是为了更好地耕,最终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南京农业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