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都市网 资讯中心生活频道汽车频道房产频道旅游频道
首页 > 资讯中心 > 江苏资讯 正文

思想+ | 新赛道上,苏州如何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2022-08-30 11:38

  □ 张 斌

  ■ 鉴于数字技术能够给传统制造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因此数字赋能也被视为产业集群获取、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进而升级为产业创新集群的关键路径。

  ■ 拼抢制高点,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就要全力抢占工业互联网制高点;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在电商平台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拔得头筹;全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用好优势,争取“话语权”。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随着全球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对于苏州而言,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为技术手段的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不仅能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高度融合,还能打造新的数据变现模式,从而推动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通过数据流带动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进而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边界,促进资源配置从单点优化向多点优化演进,全方位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抢先布局

  数字经济初具规模

  近年来,苏州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发挥自身在产业基础、地理区位、金融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创新、开放和包容的“互联网+”思维改革创新,打造“互联网+”产业融合新模式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宽松生态环境,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领域率先布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21年,实现总产值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1%。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电子信息企业1271家和上市企业68家。其中产值超百亿企业14家,且有9家企业入选2021年全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姑苏实验室、南大苏州校区、国家超算昆山中心、长三角量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新型研发机构达32家。同时,昆山新型显示、吴江信息通信、苏州工业园区集成电路封测和微纳制造、苏州高新区集成电路设计等细分领域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强影响力,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以率先发力大数据产业的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早在2012年就出台了各类产业政策,先后吸引华为、微软(中国)、甲骨文等世界500强入驻,涌现出一批增长快、带动力强的本土创新企业,覆盖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多个环节。在通用软件层,国云数据已成长为中国顶级的大数据技术服务运营商,拥有国家自主可控并在国际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和产品。在应用创新方面,通付盾的“面向大数据融合的信任链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企查查的“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息查询及分析平台”、麦迪斯顿的“面向现代医疗行业应用的高端数字化手术室研发与产业化”等都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成功案例。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作为制造业大市的苏州致力于深化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苏州先后出台了《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为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谋篇布局。从宝洁的亚洲首个关灯运营黑灯工厂,到联合利华的世界最快蛋筒产线;从博世的“智改数转”赋能中心,到未来电器的数字透明工厂。截至去年年底,苏州市已有7000多家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项目过万个,工业互联网规上应用企业近5000家,吸引14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落户,“灯塔工厂”拥有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数字赋能

  扩大优势促进升级

  从产业集群到产业创新集群,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以数字赋能?作为我国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苏州在41个工业大类中覆盖了其中的35个,涉及167个工业中类、491个工业小类,具备全球范围内较强的垂直整合实力。虽然苏州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也较为完备,但仍然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产业创新集群作为集聚多种创新要素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能够有效整合和配置区域创新资源,加快科研成果的创造、转化和推广。因此,全力建设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实现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对苏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指出的是,鉴于数字技术能够给传统制造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因此数字赋能也被视为产业集群获取、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进而升级为产业创新集群的关键路径。数字赋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精准匹配产业链的供需信息。与服务业相比,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层面的运用还显得相对滞后,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运用,有利于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精准调度与匹配。数字化供应链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使得制造、供应、物流等相关企业通过数字技术高效配合,突破以往由于产业链条冗长导致的信息流障碍,重组和整合制造业细分行业资源。

  二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数字赋能可以帮助企业实时掌握用户需求,面向用户进行柔性生产,为用户提供高效和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创新平台,用户和企业能够实现互动,从而帮助企业围绕消费者需求来开发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真正实现消费引导生产,进而推动生产方式向精细化、柔性化、规模化定制方向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是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数字赋能之后,企业可从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中挖掘新的商业价值,通过改造原有的商业模式来创造新的盈利模式。例如,企业可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优化生产和营销流程,进一步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进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点发力

  “新赛道”上敢创敢闯

  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先进水平,站上数字经济“新赛道”的苏州,需要拼抢制高点,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全力抢占工业互联网制高点

  作为国内制造业最具比较优势的城市之一,苏州应当充分把握工业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发展机遇和红利,推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是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能级。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分层次地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部分有较强技术与市场实力的龙头企业启动建设本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而有效辐射和带动临近地区的产业链发展。二是打造工业“数字孪生”。依托工业流程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源,为协调一致的数字组件打造全面的数字环境,在数字空间中再现设计开发和制造现场的真实场景,推动实现真实工厂与工程实践的同步推进,从而提升流程工厂的运营效率。三是积极布局“未来工厂”。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依托平台整合区域企业制造资源,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共享工厂。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积极布局集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于一体的“未来工厂”。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在电商平台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拔得头筹

  一是借助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打造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商平台,帮助“一带一路”国家加入跨境电商平台,加强与亚马逊、ebay、中国制造网、速卖通、阿里国际站、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对接,采取线上直播、云洽谈等方式扩大市场需求,进而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二是充分发挥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作用,以“城市制造”打造“产地名片”,构建一批新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完善跨境电商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并通过建设线下综合园区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物流、风险防控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三是充分发挥苏州数字贸易特色优势,推进数字贸易快速发展。聚焦云服务、数字内容、数字服务的行业应用、跨境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以苏州自贸区为核心发展区域,探索建设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扶持和激活原创内容IP,支持数字服务重大项目,搭建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

  全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用好优势,争夺“话语权”

  一是积极推动苏州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支持苏州重点产业园区、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国际领军企业全面交流和深度合作。二是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鼓励苏州企业“走出去”,与沿线国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技术在标准、技术、人才、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三是充分利用苏州制造业规模等优势,支持优势企业参与数字经济领域国际规则的修制订工作,加快形成一批体现苏州技术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先进标准,推动“苏州制造”向“苏州标准”转变,扩大优势产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话语权”。

  探索多种柔性人才引进模式,吸引关键环节高端人才加盟

  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借鉴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强化人才贡献奖励、财政税收优惠与配套综合服务等政策势差,以多种模式吸引数字经济产业链各关键环节高端人才加盟。一是完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吴江等已有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为核心,建立双向离岸柔性引才机制,开发网上精准对接服务平台,为离岸创新人才提供包括办公运行服务、科技服务、推广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融资服务等定制化服务。二是借鉴中关村的做法鼓励企业通过自建、并购、合资、参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实验室、国际孵化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研究、创新创业孵化,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人才。三是引导和鼓励在苏留学生在苏州创业及定居。提高在苏优秀留学生奖学金和生活补助力度,为其提供签证、实习、兼职、医疗等便利,引导和鼓励优秀的留学生在苏州创业。

  积极融入国内外创新网络,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一是以苏州优势企业为核心,依托网络平台和技术在更大范围突破空间制约,及时、高效地实现跨环节、跨主体、跨区域、跨国界全方位链接,打造“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同时鼓励苏州企业走出去,以优势技术、先进产能的转移和合作融入国外创新体系,与全球创新要素实现深度融合。二是积极开展国际创新合作项目,与国外产业创新集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国际市场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引导苏州科技创新主体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基地,此外还应当积极争取全球知名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国际科技组织来苏州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三是加强与国内创新资源的对接,深度融入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进一步整合和强化信息交换、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服务功能。

  ★作者系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文正智库研究员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