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在物产丰饶、四季分明的江苏,千百年的时光沉淀下丰厚的立夏民俗,寄托着人们迎接夏天到来的快乐心情。
江苏立夏民俗的关键词之一,是“尝新”二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南宋宜兴诗人蒋捷的名句描绘出立夏前后江南的明媚风光。暮春初夏,阳光明媚,越冬粮食已经收割,各种蔬果应时上市,令人目不暇接。江苏人形成了“立夏尝新”的习惯,将本来属于农耕节气的“立夏”过成了家人团聚的“美食节”。
《吴郡岁华纪丽》中说,苏州城里有“立夏见三新”之俗,也就是要用樱桃、青梅、元麦祭奠祖先。在文史大家郑逸梅先生看来,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告知先祖:夏天已经来到,麦子已经成熟。祭祖之后,苏州人家举办“饯春筵”,除了尝樱桃、青梅、元麦这“三鲜”外,还要吃海蛳、面筋、芥果、白笋、咸鸭蛋、蚕豆、酒酿等食物,亲朋间聚在一起饮酒。开酒店的老板要将酒酿和烧酒馈赠给老主顾,“以致醉人满路”,因此苏州人曾将“立夏”称为“馈节”。清末之后,苏州的“三鲜”组合有所变化,由“樱桃、青梅、元麦”变成了“樱桃、青梅、蚕豆”。
在江南其他地区,“尝鲜”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在苏州下辖的常熟,明清时期有立夏日吃“九荤十三素”的说法。哪“九荤”?鲥鱼、鲚鱼、咸蛋、海蛳、爊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和鲳鳊鱼;哪“十三素”?樱桃、梅子、麦蚕、象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和松花。
在常州,人们吃的“三鲜”名目繁多,有“树上三鲜”(青梅、樱桃、香椿头或樱桃、枇杷、梅子)、“地上三鲜”(苋菜、蚕豆、燕笋)、“水里三鲜”(鲥鱼、白虾、海蛳)之分。这“树上三鲜”“地上三鲜”“水里三鲜”的立夏菜单,在紧邻常州的无锡也同样流传,只是具体品种略有不同而已。
在镇江,人们尝鲜的对象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蚕豆、扬花萝卜、鲥鱼、黄鱼,合称“八鲜”;扬州是“世界美食之都”,“立夏”食俗同样丰富,要吃樱桃、蚕豆、蒜苗、苋菜、咸鸭蛋、五香茶叶蛋等各种食物;南通人过“立夏”要吃“甜菜”,这种菜形似白菜,吃起来有甜味,一般做成甜菜蛋汤;在盐城,人们在立夏日吃鸡蛋、甜菜,此外还要吃烧饼。
在南通、苏州、盐城、泰州等部分城市,人们相信,立夏日食用鸡蛋或者鸭蛋能保佑孩子身体健康,“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这是盐城的俗语。家长们用彩色丝线编制小小的网袋,内装煮熟的红壳鸡蛋或者青壳鸭蛋,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调皮的孩子有了互相比试的道具,衍生出“斗蛋”的游戏。看谁家的蛋结实,斗赢了的人兴高采烈,斗输了的人垂头丧气。
“秤人”也是广泛流传在江苏地区的立夏民俗。记录苏州民俗的《清嘉录》说:“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秤之,以验夏中之肥瘠。”也就是说,人们在进入夏日的第一天,称量体重,并记录下来,到了立秋日那天再次称量,看一看这个夏天下来,到底是轻了还是重了。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个民俗颇有提醒大家关注自身健康,监控体重变化的积极意义。
本报记者 于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