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在参观大观驼峰纪念馆 刘冉阳 摄
位于昆明市中心的大观商业城内,细心的人能从一堵不高的围墙外看到一截“探”出的机翼。这段机翼,承载的是有关“驼峰航线”的记忆。
这是驼峰航线53号运输机的机翼,机翼上依稀还能看到印有“中国航空公司”字样。1996年从中缅边境的高黎贡山运回昆明后,就一直陈列于此。围绕这段机翼及53号运输机的历史,这里建设成“大观驼峰纪念馆”供市民游客免费参观。
图为市民在参观大观驼峰纪念馆 刘冉阳 摄
“当时飞机残骸在大山深处被找到,这段机翼历经千辛万苦,耗费了大半年时间才运到昆明。”大观驼峰纪念馆负责人庄金标告诉记者,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机翼通过人背马扛,货车牵引,最后才拉到昆明。
“驼峰”原代指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脉等几大中印航线上峰峦起伏、形如驼峰的山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条西起印度汀江机场,东至中国昆明、成都等地的运输航线被称为“驼峰航线”。
二战中后期,中国物资匮乏,在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驼峰航线担负起“空中生命线”重任,成功将74万吨抗战物资运到中国,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为抗战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担任空中运输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ATC)的印中联队以及被美国租用的中国航空公司。
在驼峰纪念馆内,陈列着一张当年贴在美国飞行员皮夹克背后的“血符”,它具有证明身份和申请救护双重作用。记者看到,“血符”上印有“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的中文字样。如果飞行员不幸坠机或跳伞逃生,这道“血符”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让当地军民识别身份,给予救助。
二战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说,“驼峰航线跨越了世界上气候条件最为恶劣复杂、地形最为险峻的地区,飞机在飞行途中会频繁遭遇强紊流、结冰等情况,同时还要面对日军战机的袭扰,飞行环境极其恶劣。”
据统计,在驼峰航线所经历的3年零3个月时间里,航线上损失飞机多达609架,牺牲飞行人员1500人,因此也被称为“死亡航线”。
纪念馆内还陈列着当年从飞机残骸中找出的机组人员使用的呼吸面罩、耳机、急救包等物品,以及53号运输机轮胎等一系列与“驼峰航线”有关的史物。
据史料记载,1943年3月11日,24岁的美国飞行员吉米·福克斯与中国飞行员谭宣、王国梁驾驶满载战略物资的驼峰53号运输机从中国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起飞后不久,53号飞机在飞越中国云南高黎贡山片马垭口时与地面失去联络。此后,中美两国人民经过了53年不懈的寻找,终于在1996年找到了53号飞机的残骸。
“驼峰航线是云南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了让人们牢记这段历史,我们就萌生了建设一座纪念馆的想法。”庄金标表示,建设纪念馆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够让后人可以瞻仰先烈,讲述驼峰航线的历史与贡献,同时,这段历史也反映了中美友好关系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前来参观的游客张先生,“我在网上看到这里陈列着一截驼峰航线飞机的机翼,因为我是军迷,对这很感兴趣,所以专程来参观。”张先生觉得,这些物品见证了中美两国的友谊,希望云南人乃至所有中国人都能铭记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