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都市网 资讯中心生活频道汽车频道房产频道旅游频道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正文

全国新冠肺炎专家组唯一80后:每份报告都和时间赛跑

2020-05-04 09:59 来源:新京报

  刘珏手机中保留着一张照片:2月9日凌晨3点19分,国家卫健委大楼中不少房间仍然灯火通明。“大家在抗疫,争分夺秒”,她为照片做了这样的注解。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对疫情进行形势研判,撰写各类政策建议报告,为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专家组中,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刘珏是唯一的“80 后”。33岁的她外表温柔文静,骨子里却很“热血”。她说,大家写的每一份报告都是在和时间赛跑。早一点出报告,就更有利于指导防控。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和时间赛跑的刘珏获得第34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中唯一的“80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珏。图/北京大学官网

  为防控政策“写报告”

  为应对疫情,国家卫健委组建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智囊团”中除了钟南山、李兰娟等多位院士,还有来自全国一流医疗卫生科研院所有关呼吸、感染、传染病和重症临床领域以及高校公共政策、新闻传播等领域的约60位专家。

  疫情防控策略如何调整、高考是否应推迟、何时复工兼顾社会经济发展……这些重要政策的制定,专家组都要及时给出建议。

  作为专家组最年轻的一员,位于“后方”的刘珏从1月26日起就驻扎在国家卫健委,开始了相关工作。每天,刘珏会根据收集的资料撰写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并开展专题研究,比如感染人数规模估计、老人儿童重点人群专题分析、重症死亡病例专题分析等。专家们研判疫情形势,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角度出发,对疫情防控给出专业建议,并定期将报告上报中央。

  刘珏正在分析资料,撰写报告。受访者供图

  “如何减少重症死亡病例发生,从流行病学角度讲,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是高危人群,谁更可能成为重症。疫情初期,专家们对病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老年人群、伴有基础性疾病、未及时就诊的人群感染之后死亡风险更高。我们及时撰写了报告,后来这些建议也指导了防控政策的制定。同时,我们还开展疫情短期预测,为全国物资保障提供侧面参考”。

  刘珏说,大家每天关注国家卫健委通报的疫情,无论是确诊病例,还是死亡病例,每个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我们写的每一份报告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如果晚一些出报告,大家有可能会像盲人摸象一样,而早一些出报告,则更有利于指导防控,比如后来提出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要提高防护,也是基于前期的分析。所以尽管每天工作到很晚,但大家都没有怨言。”

  刘珏正在分析资料,撰写报告。受访者供图

  在和时间赛跑的3个多月里,刘珏撰写了50 余份各类政策建议报告,主笔《关于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研判、风险点分析及对策建议》报告。

  为新冠肺炎科普读物“抠字眼”

  啥是流调?传染病流行分几个阶段?疫情期间,刘珏经常被亲朋问及专业名词的意思。这让专家意识到,除了为防控政策提供建议,为公众科普,让大家科学防护、减少恐慌也十分重要。几位专家组成员决定挤出时间,写一本科普读物。

  科普和专家们经常写的学术论著不同。学术论著要保证专业性、精准,科普则要通俗易懂。为了让这本科普读物更加“接地气”,作为副主编的刘珏“数易其稿”。“我们不是要用一句话说明一个专有名词,而是把它浅显生动地解释出来。为此,我们核了很多次稿子,一遍遍改。”

  科普读物的配图是刘珏所在课题组一位研究生绘制的。“她从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毕业后,正在悉尼大学学习视觉设计,把公共卫生学习背景和视觉设计融合在一起,将每一个知识点转化为有趣的配图。”经常在半夜里,她们还为配图聊得火热,仔细抠每一个字眼。

  最终,凝结了大家心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知识110问》编制完成,并在国家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上免费公布,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随着国外疫情形势发展,《110问》还被翻译成英文版,同时加入了当时最新版诊疗方案的证据。刘珏从相关部门了解到,《110问》已经第一时间免费发放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联络人反馈,这本书的英文版非常及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知识110问》。手机截屏

  “打败病毒怪兽再和孩子们一起吃饭”

  除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唯一“80后”,刘珏还有多个“身份”——母亲、女儿、“湖北人”和老师。

  刘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疫情初期,由于工作繁忙,她几周没有见过孩子。“每天早上六点出门,孩子还没睡醒,凌晨到家,孩子已经睡着了。”孩子们打电话问她:“妈妈你去哪里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吃饭?”她说,等妈妈打败了病毒怪兽。

  此次疫情“重灾区”湖北省,是刘珏的家乡,她的很多亲戚朋友生活在湖北。疫情刚开始时,她的姑姑每天和她通电话,她也兼顾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帮助湖北亲友疏解心理压力。“湖北、武汉的人民为疫情防控做出的贡献,我感同身受,所以我鞭策自己全力以赴工作,为家乡、为祖国打赢这场硬仗做贡献。”

  刘珏的母亲平时在北京帮她带孩子,今年年初回湖北老家,却因为封城没有回到北京。“说来有点惭愧,由于抗疫工作时间紧,我没有太多关心身处疫区的妈妈,反而是她关心我比较多,经常发微信提醒我保护身体。等我有时间看微信时,通常已到了半夜,怕打扰她睡觉,总是没法回复。”

  随着大学复课,承担教学任务的刘珏经常要录制网课,为未来探索未知的流行病培养人才。

  ■ 对话:

  青年人能学以致用,为国家贡献力量,是理想所在

  新京报:作为专家组唯一的“80后”青年专家,你有何感受?

  刘珏:专家组有很多“前辈”,他们经验非常丰富,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那年我正在高考。

  能加入专家组,我觉得特别荣幸,也觉得重任在肩。我本身是做传染病流行病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在传染病防控领域,青年人能学以致用,为国家贡献力量,是理想所在。

  在专家组中,“80后”这个特殊身份给了我很多力量,我可以更加热血、更有毅力做很多事情。青年人就是要奋斗,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也很感谢这个机会,能让我在专家组这个平台发挥自己的作用,助力疫情防控。

  新京报:你平时的工作,对于此次助力疫情防控起到哪些作用?

  刘珏:我平时的研究方向是传染病流行病学,主要是做重大传染病防控,比如乙肝、艾滋病等防控的科研攻关,承担了一些国家级课题,比如科技部传染病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卫健委委托课题等。

  科研和教学经历都给此次疫情防控带来经验,我们在面对新发传染病时,一边摸索,一边制定防控政策。如何在海量资料中快速找到线索和规律,进行防控,就是平常的“基本功”在疫情中起到了作用。

  新京报:疫情形势向好,你未来有何期待?

  刘珏:目前,全国疫情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北京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为二级。尽管国际疫情很严峻,但我国有专业的团队,能够在疫情防控中起到很好的作用。目前公众也养成了勤洗手、戴口罩的习惯,公众健康素养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觉得未来可期,相信国家能够把疫情控制住。

  ■ 人物简介:

  刘珏,1986年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被选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是其中唯一的“80 后”成员。她一直致力于传染病流行病学及母婴健康研究,曾多次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首次证实我国乙肝已降至中流行水平,首次证实发展中国家孕前乙肝感染可增加早产风险,为我国卫生医疗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