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休舱时与妻子的合影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53岁的曾红兵最后留给大屋晏村800多位村民的,是46本疫情期间整理的关于全村抗“疫”和扶贫的工作报表。
这位江夏区皮肤病防治所副所长,在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道大屋晏村驻点扶贫,任村支部第一书记。5年来,在他的帮扶下,22户精准扶贫对象在2018年已全部脱贫。
疫情暴发后,曾红兵主动请缨到江夏区方舱医院负责给患者送餐,连续奋战25天直到休舱。疫情期间,他也没有丢下驻村抗“疫”扶贫的工作。
不幸的是,4月11日凌晨4时左右,曾红兵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这位平凡英雄的生命定格在53岁。
2月14日,作为武汉首个中医方舱医院的江夏方舱医院,开舱收治患者。第二天,这位抗击非典“老战士”主动请缨,到江夏区方舱医院负责给患者送餐。江夏区皮肤病防治所所长高玉堂考虑到他年龄偏大,且患有高血压,也曾建议他不要去。
送餐组同事黄涛回忆,最初,送餐组9个人负责全部住院患者的送餐。看到其他岗位人员紧张,曾红兵主动派5名同事支援其他岗位,剩下4人承担起每天1000多份的送餐任务。“他年纪最大,工作经验丰富,送餐时总冲在前面,抢重活、累活干,我们都听他的。”
为了抢在医生查房前让患者吃完早餐,送餐组早上一般6点起床,7点到岗,7点30分开始分餐。曾红兵总是第一个到岗。
每天早上,负责领餐的护士还要领药、领防护物资,工作量大,多次出入还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曾红兵建议,把早餐、药品、防护物资放在同一舱口,内舱护士一次性领完,不再出舱,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分餐组同事王娟眼中,曾红兵特别细致周到。订餐时,他会跟据每个区的病人情况,对盒饭的数量作调整。
从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这座方舱医院累计收治轻症患者564人。
有病人想吃面条、馒头,曾红兵立马与送餐公司联系,送来热气腾腾的面条、馒头、稀饭。方舱医院救治病人期间,每天气温不到10摄氏度。每当300多份盒饭送到后,要快速分发给5个病区。为了保证患者吃上热饭,曾红兵重新盖严每个饭盒的盖子,然后用塑料布包裹好盒饭,给盒饭保温。
5个病区领完餐,需要40多分钟。等到分完餐,曾红兵和同事才能吃饭,几乎每天都得吃冷饭。
54岁的老伴邓艳平在纸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护士,在曾红兵的带动下,2月26日,邓艳平也进入江夏方舱医院,负责防护服、口罩、消毒水等物资的发放。
不止是夫妻俩,曾红兵一家有5口人战斗在疫情一线。他的弟弟和妹妹,分别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和内科,妹夫则在江夏区疾控中心一线。
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完成使命,正式休舱。近在咫尺的夫妻俩终于见上了面,那天,两人在方舱医院门口拍下一张合影。
考虑到皮防所抗疫工作紧张,3月11日,曾红兵来不及休息,就回到江夏区皮肤病防治所继续上班。
上班后,曾红兵曾感觉到身体不适,给在隔离点的妻子发信息说胸闷、胃不舒服。妻子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但他说自己是单位副所长,又是工会主席,25天不在岗,有很多工作要补上来,他会等疫情结束了再去。
4月10日上午,曾红兵在上班时搬运防护服、消毒水等防护物资后出现胸闷不适,单位同事劝他到医院看看,但他仍然坚持上班。不料,当天晚上,曾红兵就突发心脏病。11日凌晨4时左右,传来他抢救无效的消息。
4月13日,江夏方舱医院的战友、他所帮扶的精准扶贫村村民代表,凌晨5点出发,只为送他最后一程。
“听到曾红兵去世的消息,我一个晚上没有睡着,村里的乡亲纷纷落泪。早上5点我和村长祝恒凑一起,带着800多名村民的嘱托,赶往殡仪馆,送他最后一程。”57岁的村妇联主任闻晓泉流下眼泪。
5年来,曾红兵每周一来到村里,周五才回家,一年有200多天都待在村里,和村民一起干农活,谋划村里的脱贫事业。
“在他和各级政府的帮扶下,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湾湾通的公路通了,路灯亮了,十几口当家塘整修得漂漂亮亮,祝冲轩湾的水库也已经蓄水了。脱贫的村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第一书记。”村长祝恒凑说。
皮防所老所长陈光斌与曾红兵一起工作过16年。他记得,曾红兵曾主管皮防所的麻风病人,知道每一位麻风病人的口味、喜好。“老战友可能没有做过很大的事,但是他的细致总是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