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的不断下降,让一些疫情期间转产口罩的工厂逐渐陷入亏损,甚至倒闭。
口罩机到了却成“废铁”
5月底,等待了26天的李震(化名)收到了月初订的口罩机。然而,时过境迁——口罩市场需求的下降,让收到机器的他连装都不想装了。
“就想着赶紧退货,坚决不要了!”李震是安徽省安庆市一家口罩工厂的负责人,他抓住订货时说好的“25天后交货事实却晚了一天”的把柄,亲自跑到江苏南通生产口罩机的公司门口去“维权”,要求退货。
要是在以前,机器晚到一两天也是正常的。但这一次,李震需要这个当作退货的借口。
还算幸运。对方是口罩机行业规模较大的公司,考虑到公司的名声和品牌,答应了李震退货退款的要求。
同样是当地一家口罩生产工厂的负责人,林冲就没有那么幸运。和下单时相比,口罩机器的价格已经下降了一半。已交货的卖家自然不肯退货,林冲厚着脸皮协商希望能分摊损失,但至今无果。低价转给下家?又有谁愿意接盘呢。
林冲说,疫情期间,安庆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不做口罩就不是安庆人!”可见,临时放弃原本的生产与生意,投入口罩制造的不在少数。如今陷入囧境的,也绝非个案。
林冲的公司原本是生产床上用品的。2月开始,看到了疫情期间的市场需求,公司迅速注册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并抽调了80%以上的工人投入医用口罩和N95口罩的生产。
他坦言,2~3月生产口罩的确很赚钱,所以工厂不停地在购进设备新增产量。4月初,他继续新增了口罩机。按照合同协定,等待25天后到货。没想到,一个月后,市场需求的下降让行情犹如过山车。
其实,从4月开始,由于熔喷布价格暴涨,口罩工厂就进入了保本的状态。到了5月,账面上不一定亏损,但库存不断积压。
如今,熔喷布的价格从暴涨到暴跌,退货无门的口罩机也变成了“废铁”。
据李震说,从较大规模公司进的95级熔喷布,价格已从巅峰期的50万元/吨下降到了不到2万元/吨。
另据公开报道,80级以下熔喷布价格从巅峰期40万/吨降到了每吨几千元,即便如此仍很难收获订单。口罩机的价格同样从高峰落回了低点,裕达、拓斯达等大品牌维持在50万元/台的价格,其他品牌则回归20万/台的价格。
库存上百万口罩却不敢停工
作为江苏省常州市一家面料工厂的负责人,王蒙(化名)早在2月份就嗅到商机,投入50万元注册了一家医疗设备制造公司,开始生产疫情期间“一罩难求”的KN95医用口罩。
按照目前的产能,这家工厂每天可以生产近1万只口罩。但因需求骤减,到了5月底,王蒙这家临时转型的小工厂就已积压了100多万只KN95口罩库存。
即使如此,王蒙也不敢停产——停了就意味着工厂倒闭。原先面料工厂的大量工人靠着口罩行情度过了难关,而在面料订单同样惨淡的情况下,一旦口罩生产停下,这些工人怎么办?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快处理库存。
在口罩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的当下,销售端拼的是质量和价格。让王蒙欣慰的是,他们的KN95口罩产品质量并不差。
王蒙注意到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将口罩等重要传染病防护用品纳入国家战略储备,写入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纳入必要的大型生产企业、仓储企业进行重点保障。
于是他开始期待,接下来国家会不会把他们的口罩库存都收了,缓减他的库存压力。
口罩产业链加速净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下降,供应端也陆续调整。监管的收严则进一步加快了产业链净化的速度。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16万家经营范围含“口罩”、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下称“口罩相关企业”)。以工商登记为准,2020年1月1日至5月31日,我国口罩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0802家,与2019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1255.84%。
2020年4月,口罩相关企业月注册量达35260家,与3月相比环比增长97.24%; 5月,口罩相关企业注册量则有所下降,月新增10283家,环比下降70.84%。
天眼查数据还显示,我国目前有近1万2千余家经营范围含“熔喷”、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下称“熔喷布相关企业”)。以工商登记为准,2020年1月1日至5月31日,我国熔喷布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296家,同比增长2276.55%。2020年4月,熔喷布相关企业的月注册量达4075家,环比增长407.47%;2020年5月,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728家,环比下降57.60%。
4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打击哄抬熔喷布等防疫物资价格的违法链条,整顿和规范重点地区熔喷布生产企业秩序。5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熔喷布等防疫物资价格违法行为典型案件(第十一批)》,曝光9个哄抬熔喷布价格违法案例。
接下来,“倒爷”退场,企业跨界的口罩业务也将陆续收缩,并努力回归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