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举办校友专属讲座,百融云创首席风险官、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理事季元应邀开课,与50余位银行高管进行线上闭门研讨,就大家关心的“数字化转型”主题,解读了疫情对信贷行业的长短期影响,并给出相关应对策略建议。
1.数字化帮助信贷机构抵御疫情冲击
根据对百融云创合作机构的调查分析,疫情对各类信贷机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疫情期间,银行等机构业务量同比下降20%左右,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信贷机构的业务量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资产质量方面,根据合作机构的反馈和数据分析显示,疫情期间借贷人群的整体资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反映欺诈风险的百融欺诈指数和高风险客户占比较疫情前上升一倍,而反映信用风险的百融信用评分,在整体借贷人群上均值较疫情前下降10%,预示未来逾期率倍增的风险。
季元指出,各类信贷机构在此次疫情期间的迥异表现,揭示了背后数字化能力的差异。数字化能力在机构的业务规模和风险应对两方面都有所体现。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机构,业务规模基本未受影响,在风险变化的响应上也更加敏捷。而相对传统的机构,业务规模受影响较大,而对风险的响应迟缓也会在未来的资产质量上有所体现。
2.数字化转型四大趋势
为缓解疫情的影响,近期政策持续发力,鼓励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其中明确强调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支持疫情防控,发挥线上业务的支撑作用。综合政策导向和实际分析,未来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将呈现四大趋势:
趋势一:业务的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疫情期间,保障金融服务通畅和提升效率成为了监管要求, 而事实上,业务的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也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和形态。对于很多中小银行而言,长期严重依赖网点和线下人员尽调,此次受到疫情影响很大。经过此“疫”,金融机构将由表及里,从战略和实质角度更加注重转型升级。
实现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远程银行,需要依托线上金融服务工具和底层技术,如线上获客、展业、服务工具,远程视频开户、面签、服务,在线智能客服,远程打卡、协调、培训办公,人脸识别,OCR识别,电子签章,智慧短信等工具。强大的数据和IT基础设施是在线业务的技术支撑。
目前,百融云创拥有一套科技助力数字化转型的“3+1”平台,即基于自动模型训练平台、自动模型管理平台、决策引擎平台,和基于业务主题的数据中台,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后盾,帮助银行实现海量内外部数据管理能力、人工智能技术能力、高效迭代模型能力和模型快速部署能力。
趋势二:智能客服分担业务激增压力,优化体验、降本增效
在此次疫情中,智能客服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缓解客服业务压力的激增,二是解决集中服务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百融云创将原本用于金融领域的智能语音外呼产品也应用到疫情中,帮助北京、湖北、江苏、中国社区协会、长安汽车等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大批量人群调研和健康回访,大大释放人工拨打压力,缓解基层人员工作量。
百融云创智能语音外呼产品集成了目前先进的语音识别(ASR)、自然语言处理(NLP)、语音合成(TTS)和智能语音打断技术(VAD),并结合了百融云创庞大的知识图谱,支持超过15-20轮的精准回答交互,语音识别准确率90%以上,可应用于智能营销和智能客服,迅速为金融机构节约成本,提升效率。
趋势三:利率调降、违约上升矛盾下,机构风控能力亟待提升
本次疫情对金融机构做了一次压力测试。大量企业停业导致经营出现困难,企业为保生存裁员降薪,风险传导到个人,导致金融机构的对公和零售资产的风险双双上升。面对这种短期突发事件的冲击,原有的风控体系都没有有效的应对手段。应对这样的危机对风控技术的创新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风控策略的快速响应的能力。
趋势四:信贷支持有方向,疫情防控和小微企业是重点
疫情对小微企业冲击也是巨大的,一方面小微企业风险上升,另一方面监管要求不能抽贷、断贷、压贷。为此,服务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是最大的挑战。疫情期间涉及到消费、进出口这些行业受到冲击最大,特别是提供线下服务的企业。
百融云创构建“产业+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与产业平台合作,根据产业平台数据筛选出优质客户推荐给金融机构,通过平台历史数据确保小微企业经营的真实性,通过交易结构设计锁定资金用途,突破传统小微金融业务模式的限制,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百融云创已经与化工、纺织、钢铁、物流等行业的平台合作,累计服务数十万家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