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阳光柔和地照在殷巷路口,每个周三和周六的下午,这里由铁栅栏围起的一片空地上总是十分热闹,不断传来叫好声和掌声。这是一处健身场所,却看不见跑步机,也没有哑铃,只有十多个长方形石墩模样的器材摆在地上。“你上去试试!”“试试这个一百斤的!”对着这些石墩,练习的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这些石制器材名叫石锁。多年来,江宁殷巷的面貌经过无数次变化,居民玩石锁的习俗却沿袭下来。这些重量不一、大大小小的石锁,见证了人们千余年来在强身健体上的不懈追寻和努力。
殷巷老辈人的记忆: 小时候看石锁比赛,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殷巷的这块场地也是江宁区石锁协会的训练基地。70多岁、身形魁梧的会长王道泉,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殷巷石锁赛力传承人,正和会员们交流石锁技艺。王道泉介绍,石锁可玩花样,也可比拼功力,殷巷石锁更重功力,故称石锁“赛力”。
只见两排板凳的前面,正摆着十几块重量不同的石锁,“大家一周过来两次,可以坐凳上和同好交流,也能走上前去练练。”王道泉说,这一基地已存在17年。
“我小时候,殷巷人对石锁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王道泉回忆,自己年轻时就跟着父亲练石锁,“那时候,人人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就是谁的石锁玩得好。”石锁玩得溜是殷巷人心中的一大荣耀。
殷巷那时每年有两次老百姓自发组织的石锁比赛,时间是农历三月十五和七月十三。“每次比赛老百姓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比完后你想喝口水都挤不出来”。
殷巷人对石锁的喜爱并非最近几十年才有。在殷巷人口中,殷巷石锁源于宋代。历史上,抗金英雄岳飞曾统兵驻守将军山,传说他在军中训练士兵的石锁逐渐流传至周围村庄。有记载的石锁最早见于清人笔记。“江南大侠”甘凤池是江宁人,他曾在殷巷开馆收徒,教习武术的同时,也教人石锁功法。
因为简单易学、见效快,殷巷附近练石锁的人越来越多。早早晚晚,每个村庄的田间地头、屋舍路旁都有人玩,一时成为风气。2007年,殷巷石锁赛力被列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两年后又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个“魔力器材”: 以前经常肩膀痛,玩石锁后疼痛消失了
只见一块块重量不等的长方形石块,上有一处可抓握的“手把”和不同重量的标记,玩的人走到跟前,先用松香粉在手心摩挲,立好丁字步,一弯腰手一抓,一块石锁就被轻松抛起来了。
据介绍,石锁是我国民间体育锻炼器械,用石料制成,锁形、重量、大小不同。练习方法有抓举和摆举,还有正掷、反掷、跨掷等掷法和手接、指接、肘接、肩接、头接等接法组成的花式练法。
江苏省石锁协会现有会员1500余人,仅在南京市江宁区,便有江宁街道、禄口街道、淳化街道等多支石锁队,区级会员超过200名,更别说还没入会的石锁爱好者了。
“玩石锁对腰力、臂力、腕力、腿部力量都有好处。”会员石大明说。石大明是位公交司机,玩石锁4年,状态好时已能玩到100斤。他说,家住殷巷的他常看到大家玩,一来二去有了兴致,加入进来,身体越练越健壮,便一发不可收拾。
“没玩石锁之前经常感冒,现在几乎从不感冒。”58岁的李之玉练石锁10年,参加过省市乃至全国的石锁比赛,还曾拿过全国女子石锁比赛一等奖,是位不折不扣的石锁达人。
她让记者摸摸自己的肩,“很硬吧,全是肌肉!”李之玉自豪地说,之前她肩膀常疼,玩石锁后疼痛很快消失了。“就是感觉比同龄人有力气!别人一袋50斤的米弄上楼,要背要扛,我手一拎就上去了”。
高容安身材魁梧,他是南京清水亭中学的退休教师,因为从小跟着父亲玩石锁,以64岁“高龄”仍能玩动135斤的锁,这一成绩在全南京也不超过5人。他说,经常练石锁的会员身体抵抗力普遍很好,人也显得年轻。
他助力石锁推广到全省: 古老器材走进小学校园,由体育老师教学生练习
人们喜欢到殷巷练石锁,还有一大原因,就是“以锁会友”。而将这一平台牵头建立的,正是江苏省石锁协会会长王道泉。
和会员们一样,王道泉迷上石锁,也是尝到了它的甜头。年轻时的他,身高一米八,体重只有110斤。王道泉说,因为练石锁,一年后他的体重就增长到了120斤,然后是130斤、150斤……没两年,他就从一个瘦子练成了一枚魁梧健壮的美男子。
这都是石锁的功劳。王道泉提及,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随着新式健身器、健身房的涌起,石锁这门古老的健身器材其实没落过一段时间,这也是他不愤的地方:这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健身宝贝这么好,为什么不能再度兴旺起来呢?
他清楚记得2006年的五一节,他邀请上海同道来南京交流,第二天,多家报纸和电视台都在重要版面刊登新闻,“南京有人能玩130斤重石锁”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谁曾想却引起外地同好跑来挑战!“当时泰州还没有人能玩得动50斤的,他们就说媒体瞎吹,结果从泰州赶到江宁时,我几个徒弟正在玩一百二三十斤的,来人立马就信服了……”忆及旧事,王道泉笑了。
随后几年,为助力省内其他城市的石锁运动,热心的王道泉陆续送出十几把石锁,泰州、苏州、镇江、扬州、淮安等地也相继成立石锁协会。
“雪花盖顶”“观音托掌”“喜鹊登梅”“贵妃敬酒”……王道泉说,在石锁的百余种动作中,其实每个名称都有美好的含义,“它不仅是项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也是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记者了解到,特制的“包胶”10斤石锁现已走进江宁清水亭小学、天印小学等学校,由体育老师教授学生练习,另外,石锁协会还每年开办培训班,免费帮助感兴趣的市民解锁石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