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进程已经过半了,不知道大家现在有没有拿到,心仪公司的offer呢?如果还没有拿到,会不会是因为一开始的方向、职业规划没做好呢?
听说有一位同学,还在高中的时候,就想好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而到了大学别人在寝室打游戏,他已经在社会“玩游戏”,玩的还是一种叫做Quant的高端金融分析游戏。
职业蛙学员TOM,学员背景:(国内Top10 本科,Offer:天风证券 - 行研部实习,海通证券 - 投行部实习,麦肯锡 - PTA)
一、什么是量化投资(Quant)?
Quant的工作就是设计并实现金融的数学模型(主要采用计算机编程),包括衍生品定价,风险估价或预测市场行为等。
量化投资与主观投资的差异体现在投资方式上,无论是量化还是主观背后支撑的核心逻辑普遍都是策略有效。实现策略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量化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主观选股的方式来实现。量化投资是指交易和投资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判断二级市场应该买进或卖出,而主观投资则是通过人的主观判断。
二、转系——这是一次意义非常重大的决定
我有过一次转系的经历,这可能对我的职业生涯意义重大。一开始大一我学的是材料,那个时候就是觉得理工科没什么区别,感觉学个材料或者电子没什么差别。当时自己对这些东西也不是非常感兴趣,以为进来之后都是学数学、物理这样大同小异的理科。
不过之后了解到,材料专业的就业方向不是特别明确,并且在材料那里摸索了一年之后,也没有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就业方向,有点小失望。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就凭着自己的兴趣,加上对数学这个学科还算比较擅长,然后花了一阵子的功夫转到了数学系。我后来辅修的金融,也是在大二转入数学系之后开始学的。
三、最早开始自己的职业规划,其实是在高中了
于是就到了我一个职业规划的转折点了。因为我从高中开始,大约是高二上学期吧,就开始有了一些模糊的职业规划了。其实是想学金融或者经济学的,但是由于高考分数相对比较尴尬,就没有选择上自己喜欢的学科,去了不是很喜欢的材料。
也就是大一特别彷徨的那一阵子,从很多朋友那里听说Quant的这个职业比较好,是大家所谓的“量化金融”这一块。我也不希望说以后的就业方向与自己本科所学的东西完全不相干,那样的话我觉得有点浪费了四年的时间。所以我想将来能够找一份既能用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同时就业前景又比较好的职业。然后综合了解下来,Quant的确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但是在大二上学期,在我还没有接触职业蛙之前,对这些东西了解得非常少,包括商科方面,像券商与咨询,我当时都完全没有接触过。
那个时候,包括刚找职业蛙的时候,其实我们家里人也有很多顾虑。因为大家对职业蛙完全不了解,我爸妈都是做建筑行业的,他们对金融这个行业、对整个商科也了解得不多,包括家里面也没有什么可靠的背景,所以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
不过由于之前我有做过一个职业上的一个评估,分析下来就觉得这个职业还挺不错的。但是当时也没有确定一个具体的方向,就是说投行、咨询这些都可以,包括一些买方也是可以的,还是以尊重我以后的兴趣为主。所以我后来也愿意选择相信职业蛙,并且在这里也确实收获了特别多有用的信息。我现在慢慢地确定了这个方向,已经算是比较稳定下来了。
四、所谓的“校园积极分子”大公司完全不Care
其实校园活动说实话用处不是特别大,除非是做到学生会主席这种比较高层一点的,也许招聘官会稍微看一些。但确实真的没有特别大的用处,像竞赛那些倒是有可能会有参考依据。不过,在我目前的实习经历里来看,那些竞赛经历应该也用处不是特别大,可能是因为和建模没有太沾边吧。
之前在面试BCG的时候,跟我一起面试的一个交大的同学和我一样,完全没有任何实习经历,只是他校园活动做得比较好。不过,在面试后他也说,面试官说完全不care他的简历,几乎不看,也没什么好聊的。可能大公司的面试官都会觉得,实习经历才是决定公司是否有位置给你的第一要素,校园经历比较弱一些也无所谓。
五、“花钱拿的offer”,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水
所谓的“花钱拿offer”,就是说的花旗的世界青年精英项目。这个是花旗面向自己储户的一个项目,可能很多同学觉得这个项目就是一个砸钱的项目,但我理解为并没有那么水,其实去了之后还是收获挺多的。比如说,在那里我接触到了真正的banker给我们辅导各种实战内容,包括估值建模、行业研究等,都有课程安排。甚至我最感兴趣的量化投资这一块,他们也有介绍到一些。虽然时间比较短,一共只有十几天,但还是接触了挺多,而且最关键的是,我觉得在那边可以认识到一群很优秀的同学,这是最重要的。
六、从实习中,我了解到了以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我之前的实习呆过两家,都是券商类的。第一份实习是在天风证券的一个行研,是职业蛙帮忙推荐的。但那个做得比较短,只是做一个项目的助理。可能对我个人兴趣的意义不算很大,但是也对我在券商的经历提供了一些帮助。真正比较有用、觉得比较有意义的,是今年暑假海通证券的实习。那是投行部的一个实习,跟着做了一个三板公司,一个IPO。虽然没有做完,只跟着做了其中一部分,但是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东西,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所在。
我以后还是希望做quant的,是中台偏前台一些的吧,或者做trader也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因为后台像IT、财务以及人力压力没有那么大,但是就发展前景来讲的话可能就没有那么好。大家想进入投行或者券商,一般不可能作为终身职业的,它都是作为一个跳板来做的。那这样的话,其实说你在券商或者投行工作的这几年当中,你要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以后,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里的付出与收获都是成正比的。
七、量化笔试?于我而言应该是地狱级的
上学期我笔试过两家量化,然后面试过两三家咨询。上学期我参加的是买方的量化,就是专门做量化投资的。去参加他们的笔试本来就只是抱着一个试试的心态,因为我知道难度有多大。但是,真的参与了以后发现,笔试难度确实非常非常大,对算法这块要求很高。如果以前参加过信息竞赛,会有比较大的帮助。然后对于概率统计这一块,总体来讲,想要去做量化的话,就是要有一流的概统水平和一流的编程技能,这两个是最重要的。所以数学和计算机一个都不能落下。
职业蛙的老师也和我说过,如果大学时候是学计算机或者数学的,进量化比较OK。当然,如果是学计算机的话会更好一点。如果你是学计算机,再加上一些商科背景,进量化是完全OK了。因为这个确实很需要有一些商科背景,但是他主要还是希望你在计算机或者数学这一块比较优秀。
因为像期权期货那一块,说实话就是金融的东西比较简单,速成的话大家看一看都能懂,很快就能入手。但是像编程、数学这一块的背景,则需要长期去提升的。我笔试下来整个的感觉,就是概统方面的题目,我基本上都问题不太大,但是计算机算法那一块,我就没怎么接触过了,然后就炸了。
八、职业蛙给到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我觉得前期的帮助是最大的,因为在前期你可能是一个没有职场经验、学生气很浓的人,要怎么样改变自己的观念非常重要。我加入职业蛙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变得更“勤奋”了。很多和我一样的大学生,就是没有办法平衡自己在实习与学习上的点,要么就放弃了学业,要么就不愿意去实习。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职业蛙给到我的,是一个可以让我在学校学习之余,还能找到更好工作的一个机会。
我之前的麦肯锡的PTA,就是职业蛙推荐的远程实习。虽然说也参与了面试,但是我相信没有职业蛙的的帮助,我可能就比不过身边那群北清复交的竞争对手了。之后自己来上海找的实习,也是通过了职业蛙推荐后,有所经验才决定要开始参与的。
关于CareerFrog职业蛙:
职业蛙是全球大学生求职服务领导品牌,致力于引领大学生迈好职场第一步。用户覆盖24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所高校60多万留学生群体,每年帮助上万名学生成功斩获顶级投行、管理咨询公司、互联网巨头、500强企业等全职offer。职业蛙在上海、伦敦设有办公室。
备注: